学校荣获四项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京政发〔2023〕23号)。学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祝连庆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高速大容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信息管理学院王红军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高端数控装备健康状态评估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张涛副教授参与完成的“复杂深地油气安全钻井监控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段文睿老师参与完成的“超滑界面超快摩擦能量耗散检测与调控”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高速大容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人:祝连庆,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集成光电子技术与器件、智能感知技术与系统、红外探测系统与光计算芯片、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等领域的研究。光电领域专家,北京学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现任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国家111基地)等。主持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10余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国防和工业重大装备全寿命安全监测是保障装备制造质量、运行安全、使用寿命和成本效益的关键。随着装备技术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亟需发展高速率、大容量、高精度的新型监测技术与装置。面向这一重大需求,突破“高速大容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应用转化,有力支持了国防和重大装备建设。
  获奖项目:高端数控装备健康状态评估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人:王红军,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故障诊断和智能运维研究。现任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出版专著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等。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7项科技奖励。曾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制造工艺巾帼创新奖;获评北京市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高水平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德标兵等称号。
  高端数控装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与能源动力等关乎国计民生重要工程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控装备健康状态评估和智能运维保障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其中端到端全数据感知、运行状态的精准评估与智能运维技术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迫切需要。面向这一行业挑战,突破“高端数控装备健康状态评估与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装备与高端数控机床制造行业,以及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国家高端制造和美丽首都北京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奖励是北京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为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给予的奖励。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以服务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为主线,积极投身各领域科技创新,着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深刻融入首都发展大局贡献信息科大力量。(供稿:科技处 刘飞 图片:科技处 编辑:张帆 审核:杨静)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2023年9月)